钟叔:……上一秒还是郑先生,下一秒就是老郑头了?再者,郑先生虽看着老成了些,眼下也才而立之年,哪里就能被称为“老头”了?
当然,吐槽归吐槽,钟叔还是老老实实地应下,却听穆浅染又道:
“问问家里的几颗萝卜头,看有没有喜欢水的,留下来顽儿几年吧。”
——留几个机灵的去偷师。
“是。”自动完成中译中的钟叔再次应下。
郑奇,原书中的水运提督,在书中,他五十二岁那年才得以入朝为官,至于原因……
是在男主登基的那年,南方再次遭遇特大水灾,在众多溃败的地区中,唯有被打压外派的郑奇带人修筑的一处堤坝完好无损,救下了方圆百里的百姓。
于是乎,正缺人手的男主的大手一挥,让这个老将任水运提督。
前有左宗棠抬棺出征,后有郑奇身着寿衣走马上任。
彼时,孤身一人的小老头,杵着拐杖,精神矍铄地站在金銮殿上,立下军令状:
江南之堤一日未修成,老朽便一日不咽气。
许是书中这小老头的形象太过立体,让穆浅染下意识用“老郑头”去称呼这位此时才三十出头的郑奇。
在原书中,小老头兢兢业业十五年,在六十五岁那年完成了使命,而后,在大水褪去的次日,于家中的杏树下,于梦中没了气息。
书中是这么写的:
院外,百姓们提着鸡鸭鱼肉,满心欢喜地前往郑大人的府邸。
院内,年迈的老先生魂归梦兮,伴随着凡人的欢呼声,与消退的潮水一同远去……远去……
那一年,南方的临海地区,出现了一座又一座名为“郑公”的庙宇,此后经年,不论海水再汹涌澎湃,也未能损坏郑公金身分毫。
而对于郑奇的其他信息,书中只言他当年连日带着人抵御洪灾,待大水褪去后,才脱力晕了过去,待其醒来,便得到妻儿是被洪水冲走,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噩耗。
不过短短数日,三十出头的郑奇便白了头发,他看着自己亲自督修的被大水屡次冲击却还坚固的堤坝,看着身后他救下的百姓,又想起自己匆匆赶回乡时看到的哀鸿遍野,只觉可笑。
他护住了这么多百姓,却护不住家人。
他知道妻儿怕是已遭不测,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,一日没有见到人,他便一日不放弃。
自那之后,郑奇便开启了走到哪儿便修堤筑坝到哪儿的传奇人生。
当然,以上只是原书中郑奇的一生。
并不代表,现在的郑奇依旧是这样的命。
一个月前,钟叔的人便依照穆浅染的提示找到了人,彼时的郑奇,正因私自动用上司贪污的小金库完成堤坝修筑工作而被关进天牢,时不时还要被上司毒打一顿。
几名暗卫将消息传回去后,便悄无声息地将昏迷着的人直接救出,等过了几天,收到穆浅染的命令后,方才带着还在昏迷的郑奇往姜平县赶。
直到穆浅染到达姜平县的前几天,中途迷迷糊糊醒来又被暗卫敲晕的郑奇才顺利到达姜平县,半个小时前才清醒呢。
至于原本该受他庇护的百姓没有了他会如何……
一来,郑奇这小老头极其鸡贼,等他那原上司发现自己的小金库已经所剩无几时,堤坝都修完了,便是再气也无济于事。
原书中的郑奇,是因为涝灾来袭,才被放出去临危受命的,也就是说,但实际上,即便没有他,原先修好的堤坝也会坚守岗位,穆浅染自然毫无负担地让人将其救走。
二来,郑奇之所以能动用上司的小金库,主要原因是早年救过上司管家之子,两人里通外合,方才能偷天换日,暗卫将其救出时,那上司正忙着找内贼呢,再晚几天,那管家一家说不准还得走在郑奇前头。
再加上,先前琼州的堤坝修修筑工程,差不多也要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,专业的事情还得专业的人来做,自然是先将人薅过来用了。
将水利这一块划分给郑奇后,穆浅染要忙的事情,就只剩下两地的经济合作,以及相关政令的推行。
经济上有吉文锋和詹元祺在,穆浅染也无需过多干预,就是偶尔要在这两只铁公鸡互啄时,出来讲讲场面话,然后各打七十大板,再从两人手里抠点油水以示公平。
真正头疼的,是民生问题上。
眼下是灾年,涝灾将至,百姓们的粮食怕是要被雨水先冲刷一波,今年的存粮怕是要少许多,再加上近几个月频繁出兵,早已入不敷出,也就是琼州和吉州先前是存粮大户,所以还能停住。
可即便如此,百姓们的生计问题,依旧无法得到解决,再这么下去,良民也会变刁民,因此眼下最棘手的,便是搞到更多的物资稳定民心。
原本的计划是从嵩州那边薅一点太上皇的私房钱,啃老一段时间再谋以后,现在嵩州这个血包暂时吃不上,只能自力更生了。
有什么办法,能让百姓们有活干、有钱粮拿
第二百二十三章:新课程——文字的力量!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